登豐是家附近新開幕的連鎖火鍋店,特別的是這裡專賣港式麻辣小火鍋,登豐創始總店位在通化夜市,而我們去的這間民權店就位在民權東路三段,和附近生意很好的石二鍋距離僅一個巷口,不過走的可是完全不同的路線。 登豐主打的是港式麻辣湯頭,有別於傳統麻辣鍋,是讓人不用怕漂浮於上的辣油,能當成湯喝入口的麻辣湯,而獨門臭豆腐為店家自製,也是另一項招牌商品。
天氣還冷時在216附近的小巷弄內發現了這間店,當時沒幾個客人,看來看去僅有一個小招牌在路旁,朱紅底色簡單襯托幾個大字,"北門鳳李冰"就悄悄留在印像裡頭來,可惜那時節無福消受,終等到天氣回暖了才能一探究竟,這一試真叫人意外,沒想到繁鬧東區內居然藏了這樣一家好味道古早冰店。
大同區的巷弄藏了許多道地古早台灣味,而這家位於昌吉街的紅燒炖鰻是已有50年歷史的三代老店,以"昌吉街紅燒鰻"之名流傳已久,平日甚少機會能來這帶溜躂,這回要不是有友人相陪,恐怕就要與此店擦身而過了。
(已歇業) 奧瑞岡算是早些年朋友聚餐首選口袋名單之一的愛店,不過自從去年在一店碰上嬉鬧的直逼無法無天的客人後便一直提不起興致再去,隔了好陣子搬完家後和二店的距離近了許多,便約了個週末中午和朋友一同前往,二店就位在捷運中山國中站旁錦州街上,交通還算方便。
椒房殿位在大直捷運附近,過去曾經面臨差點關門大吉的危機,但最後由於各路網友捨不得這家好口味的火鍋店消失,開始極力推薦而生意逐漸轉好,最後得以繼續經營下去,其實會來這也是因為PTT的網友在知味房心得下推文有提到,同樣的價格下比較推薦椒房殿,剛好這家店不遠公車坐個5分鐘就會到,於是找了機會約了朋友一道前往,食後大家評語都蠻正面的,所以後來又再去了一次。
鷹流拉麵去年底在忠孝敦化216巷開幕,不若其他幾家知名度高的日系拉麵店,較少見其相關宣傳消息,前回吃完ラーメン凪時順道在附近繞繞,途經此才發現鷹流已悄悄開始營業,順道拎了張名片打算改日再揪友人一道前往。 鷹流拉麵來自東京的高田馬場,以受女性歡迎的美肌系拉麵為主打,緣由在於豚骨與土雞熬出的濃郁頭會含有豐富膠質,這間店的老闆是和台灣很有淵源的日本人,小時曾在台灣居住過,由於父母的教導也會講台灣話,有回...
ラーメン凪去年10月選在熱鬧且富有青春活力的西門町開設台灣第一間分店,而近來則將事業版圖往東區延伸,正式加入一級戰區,某日走走逛逛時意外拿到發派的宣傳面紙,才發現忠孝店預告即將開幕!雖是稱做豚骨拉麵ラーメン凪,但其致力開發各種特殊口味的形象更為強烈,各種大膽創新的做法在這波日系拉麵潮中獨樹一格。
一風堂於去年中聲勢浩大的登陸,由以燒烤聞名的乾杯集團引進台灣經營,一直以來看到不少評價兩極的意見,所以觀望了好一陣子才找機會去挑戰,台灣第一間店選在中山站附近,而近期在東區捷運忠孝敦化站開了第二間店,同期在周邊開分店的還有三田製麵所以及ラーメン凪,讓原本競爭已很激烈的戰區再起波瀾。
來自大阪的麵屋輝,有別於其他同期的日系拉麵,選擇在捷運松江南京的巷弄內另闢戰場,感覺多了那麼些低調風采,白色系門面裝潢簡潔素雅,但進入店內又是一番高朋滿座的熱鬧光景,由於身邊不少朋友將輝列為喜好度最高的拉麵店,此行總算有機會一探究竟。 這回是臨時起意前往,平日晚間用餐等待了約20分左右,現場排隊採用登記後叫號的方式,稍微等待了一會,店內座位數其實不多,桌距等等的安排還算寬敞,不像有些...
三田製麵所也是這波台北日系拉麵潮大軍的一員,且是較少數以沾麵為主打的沾麵專門店,湯頭則是魚介豚骨湯頭的派系,再搭上自家製極粗麵,甫開幕之時確實造成一股不小的風潮,台灣一號店首先選在統一阪急百貨B2登場,而新開幕的二號店則選擇設點在東區,加上同為近期開設分店的一風堂、ラーメン凪,以及原本就在此的屯京、鷹流、山頭火、長浜ナンバーワン等等,儼然已成為拉麵的一級戰區。